山雨欲來風滿樓,2018年僅5個月時間,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次數便多達159次,“房住不炒”準則得以持續深化。隨著政策的密集出臺,一場大風暴正向房地產行業襲來。
6月24日,央行降準釋放7000億流動性利好,讓人們對房地產市場信心倍增,歡喜等待下一輪房價的上漲。
然而6月25日,國開行將棚改合同簽訂審批權限上收至總行,分支行新項目基本暫停審批的傳聞,卻讓房地產市場再次蒙上一層烏云!

壹 / 何謂棚改?
棚改,全稱棚戶區改造,俗稱拆遷。中國十多年的棚改,造就了一群特殊人群:拆遷戶。
棚改早期主要為實物安置模式,即拆房賠房,但2014年之后,棚改規則逐漸趨向為貨幣化安置,甚至拆房賠錢的比例已超6成。針對本次棚改傳聞,央行已給出明確回復:棚改項目審批權收回至國開行總行,已經簽訂的棚改方案繼續執行,但未來將以實物安置為主。
隨著棚改政策的減速,拆遷戶們“十年苦等,一朝升天”的期盼或成黃粱一夢。然而,政策影響遠不止于此,這背后的大棋局,你get到了嗎?

貳 / 棚改訴求?
中央宣布棚改收緊,長期來看是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然選擇,是對“房住不炒”方針的進一步貫徹: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,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,建立健全長效機制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而據專業人士分析,棚改會帶來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,棚改收緊是服從政府治理地方隱形債務的要求,棚改在完成“去庫存”目標后,“收緊”很正常。2018年是棚改貨幣化執行的降溫之年,各地政府未來面臨的核心問題便是如何籌措資金還款。

叁 / 棚改效應?
|| 利好轉利空,地產股全線飄綠
隨著樓市調控不斷升級,相應的地產股也受到新一輪暴擊。6月地產股整體萎靡,并出現兩次全線下跌,一次是受大環境影響,6月19日地產股整體下跌,而另一次暴跌出現在6月26日,則是受棚改政策變動的影響。

|| 樓市遇陣痛,三四線城市將迎降溫
在某種意義來講,棚改提高了居民的支付能力,助推了三四線房價的暴漲,創造了一二線城市的搶房需求。而本次安置方式的轉變和調控政策的下沉,會讓大量的房產沉淀和空置在三四線城市,淪為紙面財富,無法變現。

|| 大浪淘沙,房企布局戰略或調整
于開發商而言,只要有棚改的地方,就不必擔心房子的去庫存問題。而最近不少房企卻相繼做出了戰略調整,比如“萬科自稱不是房企”、“碧桂園叫停全覆蓋戰略”……市場傳出的這些消息也透露著三四線城市利空的端倪,房企動向更是有力的佐證。未來,市場棋局或將持續變革。

棚改本是利國利民的事情,關鍵看背后的資金把控是否到位。而此次中央發聲,或將預示新一輪樓市的巨變,各位老鐵拭目以待……
注:圖片均為示意圖,信息綜合整理自網絡,僅為作者個人觀點,不做投資建議。